守正创新抓发展 凝智聚力出新绩—— 黔东南州社科联第七次代表大会以来工作综述
通讯员李坤 姚丽娟
五年砥砺奋进,五载春华秋实。
黔东南州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第七次代表大会召开以来,在州委、州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省社科联、省社科院、州委宣传部的有力指导下,州社科联团结带领全州广大社科工作者,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守正创新、助推发展,在理论研究阐释、咨政建言献策、社科宣传普及、学术互鉴交流、社会组织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在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黔东南篇章中展现了社科新风采。
高举思想旗帜,扎深理论之根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
五年来,全州社科界坚持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主题主线和根本任务,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带头学懂弄通。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党纪学习教育、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等,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扎实做好我州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夯实思想基础和理论根基。
主动融会贯通。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党的二十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召开等重要时间节点,通过举办理论研讨会、报告会等形式,组织社科专家学者全面深刻理解阐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科学理论体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了一批有深度、有影响的理论研究成果。
积极发声传播。综合运用“苗侗汉三语宣讲”“理论宣传二人讲”等形式,深入基层宣传宣讲党的二十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文化思想等,让党的创新理论及时飞入“寻常百姓家”。特别是2025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黎平肇兴侗寨后,迅速组织宣讲,掀起学习热潮,获州委与省社科联认可。
聚焦中心大局,贡献智慧力量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有效发挥“思想库”“智囊团”作用。
五年来,全州社科界立足高质量发展大局,聚焦经济转型、社会治理、民族文化和旅游产业等关键领域,深入基层一线调研,运用前沿研究方法,为党委政府提供具有针对性、前瞻性、可行性的决策建议,助力政策制定科学精准、执行高效有力。
社科咨政关注精准。通过《调查与研究》《领导参阅》《黔东南咨政》等咨政平台共呈报咨政报告288期,社科咨政“含金量”不断提高。《文化的力量源于创新——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贵州考察文化论述之感悟》入选《工作通讯》,实现地方研究成果进入国家最高层级视野。《黔东南州酸汤产业潜力较大,做大做强需要重点决定三方面的问题》《“黎从榕”打造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面临的问题、挑战及建议》等多篇研究报告获省委、省政府领导肯定性批示。
社科研究成果丰硕。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2项、省级课题36项、州级课题54项。发表社科类学术论文2000余篇,其中CSSCI、SSCI、北大核心等高水平期刊论文数量95篇。全州社科项目课题和论文实现数量质量双提升。
丰富普及形式,提升全民素养
春风化雨润无声,社科普及显成效。
五年来,全州社科界加强社科普及能力建设,把推进党的创新理论大众化传播作为社科普及的首要任务,强化平台载体建设,促进传播手段和普及方式创新,广泛深入开展社科宣传普及活动,推动提高全社会人文社科素养和形成良好社会风尚。
阵地建设不断加强。黔东南州民族博物馆获“全国人文社会科学普及基地”称号,黎平会议纪念馆成为第一批“贵州省社会科学普及基地”。命名第一批“黔东南州社会科学普及基地”38个,黔东南州建立的国家、省、州、县四级社科普及基地,数量全省领先,作用发挥最好。
普及周活动持续推进。省、州、县三级联动举办社科普及周活动,面对面开展党的创新理论、政策法律宣传和社科知识普及。举办“新时代黔灵百姓讲坛黔东南分讲坛”8期,逐步打造成为颇具影响力的公益性精品讲坛。
用好“理论宣传二人讲”品牌。持续打响用好“理论宣传二人讲”这一具有贵州辨识度的宣讲品牌,共组建“理论宣传二人讲”宣讲队伍645支,开展宣传宣讲2594场(次),受众达10余万人(次),工作成效受到省社科联肯定。
宣传普及成果纷呈。深挖民族文化“富矿”,推出社科著作200余部,优秀社科宣传作品和个人屡获殊荣。剑河县《叙非遗:剑河苗族锡绣》荣获全国第二届“人文社科之光”社科普及短视频大赛“优秀作品奖”,凯里市讲解员王飞的《中国天眼问苍穹》在全国第三届省区市社科普及基地讲解员大赛中荣获优秀奖,并获评贵州省社会科学普及基地“十佳讲解员”,州社科联荣获优秀组织奖。
加强自身建设,推动社科事业繁荣发展
深耕自身建设“内功”,奏响繁荣发展新强音。
五年来,州社科联注重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创新推动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战略合作,不断提升社科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高质量打造全州“社科工作者之家”。
组织建设全覆盖。州县两级普遍建立社科普及工作联席会议制度,16个县(市)社科联组织实现全覆盖。全州建成国家、省、州、县四级社科普及基地,不断厚植社科普及基层根基。
平台建设取得新成效。办好社科成果的“孵化器”“展示台”,《凯里学院学报》《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黔东南党校论坛》《黔东南社会科学》学术研究丰硕。当好党委政府的“思想库”“智囊团”,《调查与研究》《领导参阅》《调研与资政》《黔东南咨政》质量不断提升。做好大众化传播的“传声筒”“大喇叭”,“黔东南社科”网站、“黔东南社科”微信公众号公众关注度不断增加。
专家团队不断壮大。充分调动全州社科界“五路大军”研究力量,积极为培育社科优秀团队和社科优秀人才创造条件。突出咨政功能定位,《黔东南咨政》智库专家成员达32人。凯里学院“贵州苗绣文化保护与发展研究中心”成功获批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凯里学院李军博士领衔的团队获贵州高校科技创新团队项目,其个人获得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青年学术先锋”称号。
拓展合作交流,搭建协同发展新平台
合作交流走深走实,开辟共赢发展新路径。
五年来,全州社科界始终秉承“开放交流合作、共同繁荣发展”的理念,做实“借船出海、互助共赢”工作,对外合作交流取得了良好成效。
基地带动助发展。2023年9月,贵州省社科院“省情调研黔东南基地”作为全省九个市(州)第一家落户我州,对于借助省社科院智力优势,助推我州开展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调研,推动一批重大调研成果转化为省委省政府科学决策,推动黔东南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东西帮扶双促进。积极推进与佛山市社科联交流合作,制定落实《佛山市社科联黔东南州社科联东西部协作协议书》,建立《佛山市社科联黔东南州社科联东西部协作定期会商制度》,组织社科干部赴佛山市参加社科类社会组织业务培训,两地互相开展社科工作调研考察,不定期开展工作会商,帮扶成效不断显现。
战略合作聚合力。2025年5月与州科协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充分发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大领域组织优势、专业优势、人才优势,打破学科壁垒,实现资源共享,力争形成“1+1>2”的集聚效应。
强化党建引领,激发社会组织活力
把稳党建“方向盘”,点燃社会组织创新创造活力引擎。
五年来,州社科联加强对主管社会组织的管理和服务工作,坚持党建引领,完善组织体系,强化规范管理,促进功能发挥,带动主管社会组织同频共振同题共答,为繁荣学术、服务大局、推动发展贡献力量。
组织体系建设强化。制定并完善了《黔东南州直社科类社会组织管理办法》,推动主管社科类社会组织的规范化建设和高质量发展。
党建引领作用凸显。协会党建工作指导有力、成绩突出,州社科联在2024年全州行业协会商会党的建设和改革发展州级联席会议第一次会议暨工作推进会上作经验交流发言。
示范带动作用增强。2024年全省社科普及志愿服务经验交流暨社科普及工作推进会在我州召开,州国际国内公共关系协会会长创办的贵州渔耕读劳动教育有限责任公司(系“州级社科普及基地”)作为观摩点得到了参会同志的一致好评,进一步强化了基地品牌效应,鼓舞了信心。
笃定前行担使命,接续奋斗创佳绩。
展望未来,全州社科界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守正创新、锐意进取,不断开创社科事业发展新局面,为黔东南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更多智慧与力量。
来源 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
编辑 雷刚
二审 龙晓慧
三审 潘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