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化为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记贵州省第九次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李天翼

2025-10-27 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 雷刚

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记者吴路路 吴义环

近日,雷山县西江千户苗寨文化研究院院长、贵州民族大学教授李天翼荣获“贵州省第九次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称号。这位扎根苗寨十余载的苗族学者,以专业学识为笔、以家乡情怀为墨,在文化传承与民族团结的画卷上写下生动注脚。

“2016年我还在高校任教,教的是民族学专业。西江是全国最大的苗寨,文化底蕴深厚,当时就想把专业和家乡需求结合起来,抱着这个初心回到这里创办研究院。”李天翼的话语里满是对家乡的赤诚。自研究院成立以来,他带领团队聚焦文化挖掘、传承、创意、传播与民族团结五大核心,让西江苗寨的文化魅力转化为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动力。

在文化传承的田野上,李天翼既是研究者也是实践者。他带领高校研究生深入苗寨,手把手传授田野调查技巧,走遍村寨记录苗族群众的生产生活,搜集大量珍贵文化资料。“老师教会我们很多调查技巧,带领我们了解村民最本真的生活,由此搜集到丰富的一手资料。”贵州民族大学21级社会学博士研究生张静回忆道。依托这些成果,团队打造出十二道拦门酒、苗语角等特色文化景观,2019年先后推出《这就是西江》《文化赋能乡村振兴》《苗语与汉字:苗汉共性语词研究》等文本著述。从2016年起,李天翼在深耕优秀乡村文化的基础上,开设《民族团结的“西江实践”》《以旅促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研学课程,先后与北大、清华、中山等高校合作开展研学活动200多场次,吸引超过6000名师生走进西江,让苗族文化以更鲜活的方式走进大众视野。

“旅游开发客观上带动了各民族在西江交往交融,特点就是以旅促融。”李天翼深知,西江作为黔东南民族文化的窗口,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天然平台。为此,他推动研究院与当地党委、政府、景区公司联动,共建民族团结广场与交流馆,提炼融入民族团结理念的导游词,让游客在感受苗族文化魅力的同时,增进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截至目前,团队已举办文化培训40余场,覆盖讲解员、商户、景区工作人员等1000余人次,培训中坚持“先讲主干再讲枝叶,先讲共性再讲个性”,将民族团结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导游词中,巧妙结合游客需求与共同体意识传播。

不仅如此,李天翼还搭建起学术与实践的桥梁。自2022年起,李天翼在高校与地方党委、政府支持下,每年举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西江论坛”;连续两届民族地区讲解员大赛吸引100多支团队参赛,参赛作品网上点击量超500万次。一系列活动让西江成为全国高校研究民族文化、探讨民族团结的重要基地。

谈及荣获模范个人称号,李天翼始终保持谦逊:“这荣誉属于所有为西江民族团结付出的人,包括村民、商户、党委、政府和景区工作人员。我只是其中一分子,这份荣誉更是责任。”如今,他正筹备出版《西江村志》,计划在2028年西江旅游开发20周年之际,总结推广“西江模式”经验。“未来十年,要守护好西江文化之魂,让研究院成为西江的文化地标,实现建院初心。”

从高校讲台到苗寨田野,李天翼用近十年的坚守证明:文化是连接各民族的纽带,也是乡村振兴的根脉。这位苗族学者以行动诠释着“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深刻内涵,让民族团结之花在西江千户苗寨常开常艳。

来源 黔东南融媒体中心

编辑 雷刚

二审 王珺

三审 铁源

中共黔东南州委宣传部直管网站 主办: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

投稿热线:0855-8251142 投稿邮箱:qdnzxw@163.com

网络信息投诉举报电话:0855-8251142 邮箱:zrmtzx24@163.com

黔ICP备11000571号 贵公网安备:5226010255601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5212018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