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力量润山乡 善治新景入画来—— 黔东南州乡镇深入学习抗洪先进典型构建基层善治新格局
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记者康莉
画面中,是滔滔洪水中的逆行身影;故事里,是守护家园的坚定誓言。九月,《黔东南州抗洪抢险救灾先进典型宣传教育专题片》在全州各乡镇广泛播出。专题片深情讲述了在特大洪涝灾害面前,广大党员干部冲锋在前、昼夜奋战,带领群众勇斗洪魔、重建家园的感人事迹,生动刻画了新时代基层干部一心为民、担当作为的英雄群像。片中那一个个惊心动魄的瞬间、一幕幕干群携手的场景,不仅传递着感人至深的精神力量,更在全州基层点燃了“学典型、促治理”的实践热情。
连日来,专题片所承载的抗洪精神,已悄然转化为广大乡镇干部优化治理、服务群众的扎实行动,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澎湃动力。
专题片中抗洪英雄们挺身而出、向险而行的身影,深深触动着每一位乡镇干部。这不仅是一次精神的洗礼,更成为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的生动课堂。
在从江县下江镇,基层党组织在日常工作中扮演的“三种角色”愈发清晰,成为推动基层治理创新的关键。
一线带头人以“拼劲”开路——面对“6·24”洪灾的严峻考验,“班子成员包片、干部包村”的责任机制高效运转,镇党委书记甘典华一线指挥,驻村工作队果断先行,成功组织890户4048人安全转移,实现了人员零伤亡的奇迹,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在实战中得到淬炼。
乡亲贴心人以“韧劲”服务——灾后重建中,干部们深入村社田间,通过“鼓楼议事会”“院坝会”倾听民声,精准发放应急生活救助金139.83万元,覆盖全部4661名受灾群众,把温暖与服务送到家门。
合力干事人以“拧劲”落实——整合党员、工作队、志愿者等多方力量,在灾后重建中形成强大合力。目前,危房改造、基桩维修、基础设施重建等工作高效推进,共同描绘着美好家园的新图景。
先进典型身上所展现的一心为民、勇于担当的抗洪精神,已成为各乡镇夯实基层基础、优化治理体系的强大引擎。
在三穗县雪洞镇,这种精神力量正转化为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扎实行动。
近年来,雪洞镇聚焦党建引领、村集体经济发展、成果巩固和基层治理四个方面,不断推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高质量发展。通过学习,全镇干部进一步强化宗旨意识,更主动深入田间地头、农户家中倾听民意、解民忧,持续优化便民利民服务举措,切实将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办成“放心事、暖心事、舒心事”。
丹寨县兴仁镇则将抗洪先进的为民情怀与担当精神,深度融入基层善治全过程。
“先进典型扎根一线解民忧的初心,是我们优化治理、服务群众的‘风向标’”,已成为全镇干部学习后的深刻共识。以先进典型为行动标杆,兴仁镇持续筑牢基层组织战斗堡垒。突出党建引领核心作用,健全村民自治机制、协同高效的乡村治理体系。以文明村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提升乡村治理精细化水平。持续依托“院坝协商机制”畅通民意沟通渠道,在全镇深化“红白三条”执行力度,扩大移风易俗成果覆盖面,以文明新风涵养乡村精气神,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动力。
精神的伟力,贵在践行,重在持久。凯里市下司镇将从中汲取的“抗洪精神”深度融入日常工作,不断夯实治理根基。
“‘6·28’抗洪的亲身经历,让我们对片中精神感同身受。它不仅是战胜灾难的力量支撑,更是提升治理能力、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宝贵财富。”下司镇党委书记龙全国的话语,代表了全镇党员干部的心声。下司镇将抗洪中凝聚的协作精神转化为常态治理机制,推动干部主动下沉网格,及时排查化解矛盾纠纷,不断优化便民服务,积极回应群众“急难愁盼”,在服务一线显著提升了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润物无声,风化于成。抗洪抢险救灾先进典型的精神力量,正如春风细雨般浸润黔东南的乡村沃土,转化为提升基层治理水平的强大动力。在榜样精神的感召下,我州各乡镇正奋力书写着基层善治的新篇章,为乡村振兴注入不竭活力。
来源 黔东南融媒体中心
编辑 雷刚
二审 王珺
三审 铁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