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十四五·高质量发展这五年]从“经济洼地”到“协作标杆”—— 黔东南“桥头堡”建设成效综述

2025-10-28 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 雷刚

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记者余天英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在黎平肇兴侗寨的鼓楼上,远道而来的粤港澳游客已举起相机,记录这千年侗寨的苏醒。与此同时,榕江县的物流园区内,满载农特产品的货车整装待发,即将驶向粤港澳大湾区。在黔东南州,这样的场景如今已成为常态。

这样“文旅热”与“产业活”并行的场景,已成为黔东南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日常写照。2022年,贵州省委、省政府正式出台政策,支持黔东南打造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为这片聚居着多民族的土地,按下了开放发展的“加速键”。

政策出台至今,全州引进大湾区项目445个、总投资530.7亿元;汇聚了43家省直单位的261条硬核举措与每年5亿元的持续投资,专项基金用于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广东省及佛山市将“桥头堡”建设纳入东西部协作核心清单,两地携手搭建起“产业互融、文旅互通、民生互联”的协作桥梁。

“十四五”期间,省委、省政府大力支持黔东南州“黎从榕”打造对接融入大湾区“桥头堡”,全力推动政策落地、通道联通、产业协作。贵广高铁提质改造后黔东南直达大湾区最快不到3小时,剑榕、雷榕、剑黎高速建成通车,“黎从榕”与大湾区形成“3小时经济圈”,黔东南正以昂扬之势从“内陆边城”向“融湾前沿”跨越!

开发与开放双向奔赴。全州地区生产总值由“十三五”末的1191.52亿元提升到2024年的1432.38亿元、年均增长4.4%,预计今年经济总量突破150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4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十三五”末到“十四五”末预计年均增长5.6%。各具特色的县域经济蓬勃发展,经济总量超100亿的县(市)有望从1个增加到4个。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较2020年提升3.3个百分点。

在黔东南“桥头堡”建设的宏伟蓝图中,文旅产业担当开路先锋。围绕“资源、客源、服务”三大要素精准发力,成功打造出“大湾区后花园”的文旅品牌。以创建黎平肇兴侗寨国家5A级旅游景区和贵州“村超”文旅体融合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为抓手,充分发挥“村超”“村BA”“村T”“村歌”等品牌引流作用,打造集民族文化体验、体育运动、生态康养等为主要功能的国内外知名民族特色旅游目的地。

“没想到在黔东南能同时体验到侗族大歌、蜡染制作,还能现场看‘村超’比赛,这趟旅行比去东南亚还过瘾!”来自东莞的游客陈贤先生说,这几天他和家人在黎平肇兴侗寨和榕江游玩非常开心,“不只是欣赏风光美景、看赛事,还品尝了牛瘪和酸汤鱼等美食,味道太好了!”

2023年以来,全州共接待大湾区游客2394万人次。推动镇远古城、西江苗寨打造世界级旅游景区,肇兴侗寨打造世界级旅游景区步伐加快,景区品质和功能不断提升。

如今,“去黔东南看‘村超’、住侗寨、品酸汤”,已成为大湾区市民周末游、小长假游的热门选择。“只要有‘村超’赛事,我朋友的客栈天天爆满,我的文创店生意也很好,大多数客人来自粤港澳大湾区。”榕江县一家非遗文创店老板刘勤兰笑着说,“哪怕不是赛季,来看球场、体验民族文化的游客也蛮多。”

打造“桥头堡”,产业协同是关键。黔东南州坚持大抓产业、主攻工业,聚焦“5+N”现代化产业体系实施精准招商,大力推广佛山—黔东南东西部协作产业园共建共管协作模式,积极探索发展“飞地”经济,主动参与大湾区产业分工协作。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州关于支持从江县打造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核心区的重大战略部署,有效破解县域电商发展瓶颈,建设了从江“桥头堡”电商产业孵化园。截至今年上半年,已成功吸引22家电商产业链相关企业及协会入驻。州内已有42家企业入驻选品中心,产品品类达200种以上,通过京东云仓发货降低电商企业快递物流成本26%。

在农产品供应链协作上,黔东南州通过建立“田间地头—冷链物流—大湾区市场”的直达通道,榕江脐橙、黎平茶油等农特产品,在广州、深圳等市场占据了稳定的销售份额。目前,佛黔共建15个现代农业产业园、9个工业园,认证直供大湾区“菜篮子”基地124个,打造产业转移平台集群。我州优质农产品,如今已经成为大湾区市民餐桌的“常客”。

打通“大动脉”,才能畅通“双循环”。黔东南州抢抓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机遇,推动与大湾区公路、铁路、水路互联互通。都柳江500吨级航道州内段建成投用,加快推进天大、天会、榕融等高速公路项目实施。建立面向粤桂黔区域快递物流分拨中心,榕江新媒体电商智慧物流园等物流项目建成投用,进一步完善融入大湾区基础设施建设。

“原本以为在少数民族地区办企业会很麻烦,没想到在黔东南办事效率这么高,几乎和大湾区城市没有差别。”刚在从江县粤黔协作产业园落户的广州企业家陈先生,对黔东南的营商环境竖起了大拇指。

打造“桥头堡”,不仅要“硬件”联通,更要“软件”对接。对标大湾区建设营商环境“先行区”试点改革,取得制度性成果19项,126个政务事项对标大湾区已达最优水平。在全省率先创建“审批代办服务中心”和“工程项目联合审批服务中心”,4个经开区纳入省级开放型经济示范区外贸提升区,国家消费帮扶重点产区加快建设,助推“黔货出山”打开新市场。

与此同时,教育医疗“组团式”帮扶不断扩面,推动人才共育共享。一批批大湾区专家来到黔东南,一批批黔东南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前往大湾区挂职学习,为“桥头堡”建设提供人才支撑。

山海相连,携手共进。黔东南州紧抓“桥头堡”战略机遇,以文旅破局点燃引擎,以产业协同深度融合,以交通筑基畅通血脉,以环境优化对标一流,成功将政策蓝图转化为发展实景。下一步,将持续深化“桥头堡”功能,拓展开放格局,在区域协作的壮阔画卷上书写更辉煌的篇章。

来源 黔东南融媒体中心

编辑 雷刚

二审 王珺

三审 铁源

中共黔东南州委宣传部直管网站 主办: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

投稿热线:0855-8251142 投稿邮箱:qdnzxw@163.com

网络信息投诉举报电话:0855-8251142 邮箱:zrmtzx24@163.com

黔ICP备11000571号 贵公网安备:5226010255601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5212018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