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能力建设 筑牢风险防控“安全堤”—— 我州县级层面组织集中观看《黔东南州抗洪抢险救灾先进典型宣传教育专题片》成效综述

2025-10-29 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 雷刚

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记者韦启悬

近期,我州各县市相继组织党员干部、应急队伍及相关部门人员,集中观看《黔东南州抗洪抢险救灾先进典型宣传教育专题片》。专题片中,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闻“汛”而动的身影、各战线典型代表逆行而上的坚守、转移群众时的动人场景,深刻诠释了新时代党员干部的忠诚与担当,让在场观者深受触动。各县市以观看学习宣传片为契机,将感动转化为完善应急体系、优化指挥机制、提升实战能力的具体行动,从县级层面推动风险防控“安全堤”越筑越牢。

学典型经验,补预案短板,让应急方案“精准落地”

专题片中管涌抢护、群众转移等场景,让各县市深刻认识到应急预案的重要性。大家以先进典型的科学处置为参照,聚焦预案“操作性不强、针对性不足”的问题,启动修订优化工作。

黎平县水务局将“防胜于抢”的理念融入预案升级,针对片中呈现的水利险情,细化日常巡堤查险流程。“专题片集中展现了惊心动魄的抢险过程,这也恰恰体现了防胜于抢的水利工作核心。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片中对管涌决口的抢护让我们深刻认识到日常巡堤查险、除险加固的重要性。”黎平县水务局水旱灾害防御股负责人徐斌表示,将以更高标准做好水库、堤坝管护,把预案细节落实到每一次巡查中,确保水利工程“固若金汤”。

丹寨县推进“基层防汛预案精细化演练”工程,参照专题片中的救援场景,该县对现有防汛预案进行调整,明确不同风险等级下的预警发布、转移路线、物资调配流程,并定期开展实战化演练,让预案在实践中检验完善,确保关键时刻“拿得出、用得上”。

学调度智慧,优指挥体系,让应急响应“高效运转”

专题片中多部门协同作战、扁平化指挥的高效场景,为抗洪指挥体系优化提供了范本,各县市不断优化指挥机制,推动应急响应提速提效。

黄平县应急管理局将先进典型的调度经验转化为具体行动,加快推进“三大工程”。“片中每一位典型,都是用脚步丈量责任、用生命守护群众的‘平凡英雄’。”黄平县应急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李先华表示,将把先进典型“闻汛而动、向险而行”的担当精神融入日常,加快推进应急指挥平台数字化升级、基层防汛预案精细化演练、救援物资储备智能化管理“三大工程”,切实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人民防线”。

施秉县则强化党建引领在指挥体系中的作用。“作为一名党办干部,深受感动,备受鼓舞,更加深刻认识到,党员干部担当作为是凝聚民心民力的关键纽带。”施秉县委办公室副乡长级督查专员沈利华说,将把抗洪精神转化为做好“三服务”工作的实践动能,通过优化指挥协调机制,确保突发险情时各部门“指令清晰、配合密切”,让指挥体系成为风险防控的“中枢神经”。

学实战本领,强队伍能力,让救援力量“能打胜仗”

专题片中先进典型“连续作战、冲锋在前”的实战精神,成为各县市提升应急队伍能力的“精神引擎”。大家聚焦专业技能提升,通过培训、演练,让队伍练就“过硬本领”。

黄平县消防救援大队将专题片作为“实战教材”,以先进典型为标杆强化能力建设。“专题片不仅是生动的教育素材,更是一剂‘精神催化剂’。”黄平县消防救援大队政治教导员黄玉兵强调,消防救援队伍作为“主力军”“国家队”,必须把“对党忠诚、纪律严明、赴汤蹈火、竭诚为民”的誓言刻进骨子里。接下来,队伍将常态化开展水域救援、破拆救人等专业培训,优化快速响应机制,同时深入社区、学校开展科普宣传,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守护群众的实战能力。

黎平县应急局则组织防汛抗旱指挥部成员单位、街道办应急人员开展“岗位大练兵”,模拟专题片中的巡查排险、设施抢修场景,让基层人员在实践中熟悉处置流程,提升应对险情的能力,构建起“县-乡-村”三级救援网络。

学担当精神,筑防控防线,让安全理念“深入人心”

各县市还将先进典型的担当精神融入日常,推动风险防控关口前移,让安全理念成为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

麻江县把抗洪精神与校园安全相结合,通过课堂教学、安全演练传递安全理念。“在滔天洪水面前,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挺身而出、冲锋在前,用责任与担当筑起了守护生命的堤坝。”麻江县第二中学副校长杨丽表示,将把这种不畏艰险、勇于奉献的精神带进校园,融入理想信念教育与安全课堂,引导师生学习榜样,共同筑牢校园安全防线。

施秉县则将担当精神融入乡村振兴、项目建设等工作。“在接下来的工作和生活中,将把从纪录片中汲取的精神力量,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施秉县委组织部工作人员全柯龙说,会将这种担当精神融入日常服务群众、项目安全监管等工作,从源头防范风险,让安全防线覆盖城乡每个角落。

从完善预案到优化指挥,从强化队伍到普及理念,我州各县市以专题片学习为抓手,将先进典型的精神力量转化为风险防控的实际成效。如今,县级层面的应急能力不断提升,一道坚实的风险防控“安全堤”,正守护着苗乡侗寨的平安,为全州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来源 黔东南融媒体中心

编辑 雷刚

二审 王珺

三审 铁源

中共黔东南州委宣传部直管网站 主办: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

投稿热线:0855-8251142 投稿邮箱:qdnzxw@163.com

网络信息投诉举报电话:0855-8251142 邮箱:zrmtzx24@163.com

黔ICP备11000571号 贵公网安备:5226010255601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5212018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