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点上开花” 到“面上成景”——黔东南州景区联动改革激活文旅融合新活力

2025-10-31 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 雷刚

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记者余天英

“我是第三次来黔东南了,这次旅行最满意!”重庆游客尚海先生刚和家人结束贵州之旅,愉快地分享道,以前来一天只能逛一个苗寨或侗寨,现在拿着“黔东南景区套票”,一周时间能悠闲游玩镇远古城、西江苗寨、肇兴侗寨三个核心景点,全家都很尽兴。“和家人体验了稻田抓鱼、刺绣蜡染和民族歌舞表演,行程比预想丰富太多!”

如今,这种“多点联动游”模式在黔东南逐渐成常态。这里曾因景区“各自为战”,面临“游客留不住、消费上不去”的困境。随着“套票”“联动线路”等模式的深度实施,当地文旅产业正从单一景区的“点上开花”,加速迈向区域协同、业态融合的“面上成景”,青山绿水间正生动演绎着打破地域与行政壁垒的格局之变。

黔东南的文旅资源像散落在山间的珍珠,只有用联动的线串起来,才能变成吸引游客的“项链”。过去我州的重点景区中,除西江苗寨、肇兴侗寨等景点外,多数中小景区因知名度低、配套不足,面临“旺季挤爆、淡季冷清”的困境。为此,我州从2024年起探索文旅联动模式,让分散的资源形成合力。

黔东南地处贵州、湖南、广西三省区交界。依托“黔湘桂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我州积极融入跨省联动,其中“黄小西吃晚饭”省际合作的延伸最具代表性。过去游客游完肇兴侗寨,很少会特意去广西三江,现在有直通车,很多游客会主动延长行程。该套票推出以来,黔东南接待的跨省联游游客越来越多,真正实现了“借圈发展、客源互送”。

针对州内景区分散的问题,推出“黔东南核心景区套票”,将西江苗寨、镇远古城、肇兴侗寨景区打包,分“3日游”“5日游”“7日游”“3+N”“2+N”“1+N”等套票。同时,当地还开通了“景区直通车”,游客在西江苗寨门口就能直接乘车前往镇远古城等景区,无需中途转车,车程从过去的2.5小时缩短至1.5小时。

以前游客来黔东南,大多只在西江千户苗寨停留一两天,现在买套票的游客,平均会逛3个以上景区,停留时间延长到4天左右。套票推出后,更多游客选择“苗寨+古城+山水”的组合路线,很多游客看完苗寨的夜景,就去镇远古城逛青龙洞,再到施秉云台山爬山,行程安排得满满当当,餐饮、住宿消费也跟着涨了不少。

除地域联动外,我州还深挖“文旅+”潜力,推动文化、体育、农业、演艺等业态与旅游深度融合,让游客从“看风景”转为“玩风景”。在“文旅+体育”方面,除了“村BA”“村超”“姑妈篮球”,举办的“首届环贵州公园省国际自行车赛”,赛道串联麻江、凯里、雷山等地的景区村寨,选手途中可赏苗寨梯田、侗寨鼓楼,赛后免费游览周边景区,赛事吸引多地选手参与。

在“文旅+农业+文化”方面,雷山郎德苗寨、从江加榜梯田推出民族文化、农耕文化研学游,游客在欣赏梯田风光的同时,参与稻田抓鱼、收割稻谷,以及蜡染刺绣等体验。“国庆期间,许多家长带孩子来体验农事、体验民族歌舞,我们民宿都是满房状态。”郎德苗寨景区拾光民宿管家朱德芝表示,业态融合让季节性明显的乡村从“秋季热门”变为“四季有客”。

我州各地还推出“文旅+商品”模式,在各大景区设立“黔东南文创市集”,集中展销银饰、蜡染、刺绣、竹编、从江香猪、榕江脐橙等特色产品,支持游客扫码下单邮寄到家。“以前游客买特产或文创需跑不同村寨,现在市集就能一站式购齐。”榕江县“村超”球场外的文创摊主杨兰说,她的摊位月销售额超万元。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景区联动模式成功的关键,在于解决了游客、景区、村民三方的痛点。对游客而言,“套票”和联动线路降低了出行成本,省去了规划路线、多次购票的麻烦;对景区而言,中小景区借助重点景区的流量优势获得更多客源,避免了“单打独斗”的困境;对村民而言,游客停留时间延长、消费场景增多,让银饰、刺绣、蜡染、民宿、餐饮等产业有了更大市场。

当前,黔东南的景区联动还在持续升级,正在开发“智慧文旅平台”。未来,游客可以通过手机就能实时查询景区人流、预约直通车、定制个性化路线,甚至能在线预约民族歌舞表演、刺绣蜡染体验等特色项目。让游客来到黔东南,不仅逛好、玩好,还能感受到苗乡侗寨的温暖,让“面上成景”的格局,变成“人人受益”的幸福图景。

来源 黔东南融媒体中心

编辑 雷刚

二审 王珺

三审 铁源

中共黔东南州委宣传部直管网站 主办: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

投稿热线:0855-8251142 投稿邮箱:qdnzxw@163.com

网络信息投诉举报电话:0855-8251142 邮箱:zrmtzx24@163.com

黔ICP备11000571号 贵公网安备:5226010255601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5212018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