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定振兴坐标 绘就和美图景—— 我州掀起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热潮凝聚推动乡村振兴磅礴力量

2025-10-31 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 雷刚

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记者吴路路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将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为“十五五”时期乡村振兴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全州农业农村系统干部、乡镇负责人、基层工作者迅速掀起学习热潮,结合实际谈感悟、谋举措、话落实,凝聚起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磅礴力量。

在三穗县,特色农业发展是落实全会精神的重要抓手。“全会对‘三农’工作作出了重大部署,再次为我们的工作指明了方向、注入了信心。”三穗县农业农村局畜牧渔业发展中心主任张紫韵表示,将严守粮食安全底线,抓好耕地保护,全力做大做强三穗鸭特色产业。作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三穗鸭产业已形成从种鸭繁育、养殖到加工销售的完整产业链,2024年,三穗县鸭出栏800万羽,蛋鸭存栏80万羽,蛋制品加工1亿枚,鸭产业综合产值突破14亿元。下一步,将通过标准化养殖基地建设、精深加工产品研发,进一步提升产业附加值,为乡村振兴筑牢产业根基。

镇远县江古镇则立足生态优势谋划发展。“全会为‘十五五’时期农业农村现代化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为我们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指明了前进方向。”镇党委书记何坤均介绍,江古镇将依托天然“氧吧”生态资源,持续优化肉牛、烤烟、茶叶、中药材等高效农业产业结构。通过“合作社+农户”模式,带动更多农户参与到产业发展中,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共享产业红利。下一步,该镇还将进一步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切实把生态优势、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富民优势,让农业产业更兴旺、群众生活更红火。

岑巩县平庄镇党委书记黄学伟表示,将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作为重要政治任务,锚定全会目标与“十五五”规划,结合“富美平庄”建设,坚持“坝区水稻制种稳基础、山地中药材做特色、林下食用菌为补充”的产业路,做大特色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提升农业质效。同时聚焦乡村全面振兴,协同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基层治理与民生改善,满足群众多元需求,提升群众获得感,谱写富民强镇新篇章。

天柱县邦洞街道赖洞村以“产业+旅游”双轮驱动赋能乡村振兴,依托便利交通、优良生态、特色农业及本土文化等优势,推动产业提质增效。“全会提出‘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这正是我们的奋斗方向。”村党委书记张绪标表示,下一步,赖洞村将严守粮食安全底线,筑牢乡村发展根基;深挖民族文化与生态资源,打造“稻田观光+民俗体验”新业态;同时,以优质环境和扶持政策吸引人才返乡创业,让乡村既有“颜值”,更添“内涵”。

“全会提出‘发展科技农业、品牌农业’,为破解产业瓶颈提供了‘金钥匙’。”台江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周尚艳表示,接下来将推进三大行动:一是科技赋能育主体,深化与中国农科院及省、州农科院合作,组建专家团队开展培训,培育“新农人”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延伸产业链,2030年计划新增州级以上龙头企业3家、家庭农场25家以上。二是品牌赋能提价值,聚焦“2+2+1”产业,打造台江鲤吻香米等产品品牌,推进“两品一标”认证,2030年力争实现绿色有机农产品认证5个、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个。三是融合赋能促增收,借“村BA”热度推介农特产品、开展深山集市,开发“认养稻鱼田”等体验项目,推动农文体旅融合,让乡村资源变“增收资本”。

“全会擘画了未来五年的发展蓝图,为我们进一步做好农业农村工作提供了新的遵循和指南。”黎平县农业农村局局长陈治恺表示,将锚定“十五五”目标,立足侗乡资源禀赋,聚焦农业农村现代化。坚定“两茶一药一畜”主导产业发展目标,做大做强茶叶、中药材、肉牛等特色产业,完善全产业链条;严守耕地红线,推广绿色种植技术;深化农文旅融合,健全利益联结机制,以实干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

潮涌黔东南,振兴正当时。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的号角已经吹响,全州上下正以昂扬的斗志、务实的作风,聚焦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强化科技支撑,深化产业融合,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让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在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道路上奋力谱写黔东南新篇章。

来源 黔东南融媒体中心

编辑 雷刚

二审 王珺

三审 铁源

中共黔东南州委宣传部直管网站 主办: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

投稿热线:0855-8251142 投稿邮箱:qdnzxw@163.com

网络信息投诉举报电话:0855-8251142 邮箱:zrmtzx24@163.com

黔ICP备11000571号 贵公网安备:5226010255601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5212018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