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BA”催生绿色蝶变

2025-11-03 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 雷刚

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记者杨玉婷 冯哲 魏丽萍

“传球!快传球!”“三分!好球!”10月17日晚,台江县台盘村露天球场座无虚席,人声鼎沸,灯光将球场照得如同白昼。随着一声清脆的哨响,大地流彩·2025全国和美乡村篮球大赛(“村BA”)总决赛进入决胜时刻,场边观众席上,上万名观众助威声、呐喊声震耳欲聋。

这是“村BA”赛事的又一个高光时刻,也是台江县以体育为支点撬动农文旅体商融合发展的生动缩影。

“‘村BA’就是这个村味,我们太喜欢了!”来自福建游客珠卫鲜说。

台盘村篮球场,这个曾因“村民自发组织、露天土场、草根球员”而走红的“网红球场”,如今已蜕变为现代化球场。

“我们坚持‘四个不变’:不收门票、不设VIP席、不搞商业赞助、物价不上涨。”台盘村委会主任岑江龙介绍说。

赛场外,在施洞镇“苗人匠心非遗工坊”体验区,几位游客正跟着非遗工坊负责人唐飞扬学习敲制银项圈和蜡染制作。

“‘村BA’火了后,我们的非遗技艺相关产品销售量翻了两番。”唐飞扬笑着说,“我们不但做传统款式,也根据游客需求创新,今年4月刚给意大利客户寄了一批定制刺绣,有150多件,销售额30多万元。”

借势“村BA”流量,大力推动苗绣、银饰、蓝染等“指尖技艺”转化为“指尖经济”,非遗资源从“深闺”走向市场。

台江县非遗中心主任周林介绍,2024年新增州级非遗项目5个、县级传承人120人,带动15家非遗工坊和体验空间增收2739万元。

“我们开发了‘村BA’主题苗绣围巾、银饰吊坠、扎染T恤,年轻人特别喜欢。”周林说,大型文化节目《非遗里的中国·贵州篇》落地台江录制,全网曝光5.74亿人次,为“非遗+旅游”注入新动能。

周林透露,2025年台江将推出四季非遗活态展示矩阵。在景区和城镇建设非遗展示场馆与体验中心,游客可现场体验苗绣、银饰制作,观看反排木鼓舞表演,沉浸式感受苗族文化魅力。整合苗绣、银饰、蓝染等资源,打造“非遗工坊探秘”“我在苗寨当村民”等深度游产品。他说:“游客可以在工坊里亲手做一件银饰,带一份‘村BA’主题文创回家。”

自2022年火爆出圈以来,台江县坚持“12345”的“村BA”发展思路,做到“赛事精彩、文化精彩、治理精彩”,搭好“赛事平台、球员战台、百姓看台、群众舞台”,健全完善“赛事体系、规则体系、产业体系、配套体系、宣传体系”,推动“村BA”健康发展。相继举(承)办了贵州省第三届“美丽乡村”篮球联赛总决赛、全国和美乡村篮球大赛(村BA)揭幕战、黔东南州首届超级燃情“村BA”冠军篮球联赛等系列赛事。

2025年,以台盘“六月六”吃新节篮球赛、贵州省美丽乡村篮球联赛、“村BA”球王争霸赛等赛事为基本盘,创新谋划2025年苗族姊妹节“村BA”女子篮球赛、“村BA”青少年篮球联赛等系列主题赛事,积极争取2025年第二届全国民族团结“村BA”篮球邀请赛、2025年和美乡村篮球大赛(村BA)等国家级赛事赋能,形成较为完善的赛事体系,不断提升“村BA”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村BA”的火爆,带动了台江全域旅游的升温。苗族姊妹节、苗族独木龙舟节等传统节庆,与篮球赛事形成“月月有活动、季季有主题”的旅游格局。

台江县,2007年被联合国列为全球“返璞归真、重返大自然”的十大人文旅游景区之一,先后被授予世界著名文化旅游县、中国苗绣之乡、中国十大品质休闲县等荣誉称号,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全县森林覆盖率达69.34%,生态环境优美、民族文化多彩、交通区位优越。

借势“村BA”火爆出圈,台江县积极围绕生态作为文章,培育了酸汤、鲟鱼养殖、果蔬、饮品、体旅装备等潜力产业。

“我们开发设计了‘村宝宝’、茶、果饮、酒品、鞋帽、服饰等66个品类共140余款产品,打造了‘村BA’线下体验店、‘村BA’茶饮店、‘村BA’咖啡屋、‘村BA’主题餐厅等业态。”台江县文体广电旅游局副局长任福正介绍。

数据显示,在“村BA”的带动下,台江县2025年1-8月接待游客317.43万人次,同比增长22.95%,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4.55亿元,同比增长14.63%。

“‘村BA’将进一步深化农文旅体商融合,拓展产业链条,计划开发山泉水、研学课程等新产品,延伸产业链;建设主题生态园,融合农耕体验、露营基地和篮球训练营等,打造沉浸式文旅目的地。”任福正说。

从露天土场到现代化球场,从村民自娱自乐到全球瞩目的体育IP,“村BA”的蜕变是台江农文旅体商融合发展的生动注脚,更激活绿水青山的变现潜能。在这里,篮球不仅是运动,更是文化传承的载体、乡村振兴的引擎、人民幸福的源泉。

来源 黔东南融媒体中心

编辑 雷刚

二审 时珊珊

三审 杨光能

中共黔东南州委宣传部直管网站 主办: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

投稿热线:0855-8251142 投稿邮箱:qdnzxw@163.com

网络信息投诉举报电话:0855-8251142 邮箱:zrmtzx24@163.com

黔ICP备11000571号 贵公网安备:5226010255601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5212018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