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停车之痛”到“治理之通”—— 雷山县“景区协商”重塑旅游治理新生态

2025-11-07 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 雷刚

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记者余天英 通讯员杨华锋

清晨的雷山县西江千户苗寨,薄雾缭绕,吊脚楼群在晨曦中苏醒。景区停车场内,工作人员正有条不紊地引导车辆停放。而在几个月前,这里还是另一番景象:旅游大巴与私家车交织,游客抱怨、商户焦急。

改变的契机,源于一场小小的协商会。今年初夏,在雷山县政协的组织下,一场关于解决停车难问题的“景区协商会”在苗寨的议事长廊举行。商户代表、村民、景区管理者、政协委员围坐一堂,没有往日的抱怨与推诿,取而代之的是坦诚的交流与建设性的建议。

“我们建议在旅游高峰期启用临时停车场。”

“是否可以优化接驳车路线,提高运转效率?”

“建议推出预约停车系统,提前分流车辆。”

这些来自基层的声音,经过协商平台的梳理整合,很快转化为具体措施:新增3处临时停车场,优化2条接驳线路,开发“智慧停车”小程序……曾经令人头疼的停车难问题,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得到有效缓解。这正是雷山县创新推行“景区协商”模式的生动缩影。

2025年,随着旅游市场全面复苏,雷山县迎来了游客量的爆发式增长。西江千户苗寨、郎德上寨等景区在收获人气的同时,也面临着交通拥堵、商户经营不规范、公共设施不足等老问题与新挑战。

破题之道何在?雷山县政协探索的“景区协商”模式应运而生。这个创新平台旨在推动旅游治理从“我说你听”的“独角戏”,转向“大家的事大家商量着办”的“大合唱”。

“景区治理涉及多方利益,只有让所有利益相关者都有发言权,才能找到最大公约数。”雷山县政协主席石虎道出了推行“景区协商”的初衷。他表示,“景区协商”是推动全域旅游协同治理转型的重要创新,下步将继续总结经验、直面挑战,推动其向更规范、更高效、更普惠的方向发展。

在雷山县政协的推动下,一套全流程、闭环式的“景区协商”工作体系逐步完善。议题征集阶段,通过问卷、走访、座谈等多种方式,广泛收集属地部门、商户、居民和游客的真实诉求。今年以来,已累计梳理出交通组织、经营规范、设施维护等7大类30余个具体问题。

协商主体组建则体现“专业人议专业事”的原则。根据议题类型,灵活邀请政协委员、文旅干部、市场监管人员、非遗传承人、商户代表等参与,确保协商的专业性和代表性。

成果转化环节更是环环相扣。协商达成的共识被转化为具体措施清单,明确责任单位和完成时限,并通过社区协商、院坝协商等平台推动落实。事后还要召开复盘会,总结经验、优化流程。

为确保协商不流于形式,雷山县为“景区协商”量身定制了“十有”工作机制:有方案、有组织、有目标、有调研、有主题、有协商、有成果、有保障、有落实、有总结。这套机制既确保了协商的规范性,又兼顾了灵活性。

“过去村里处理旅游相关问题,常面临‘单打独斗’的困境。现在‘景区协商’把各方力量拧成一股绳,从交通疏导到公共设施维护,问题解决效率明显提升。”西江镇西江村党总支书记李胜武感受颇深,他说,“景区协商”实施之后,他们可以把各方力量凝聚在一起,之前难得解决的问题,现在经过探讨商量就可以解决。

在郎德苗寨景区,一场关于非遗展示的协商会促成了“非遗活态展示区”的建立。郎德拾光民宿管家朱德芝说:“以前每逢节假日,进出郎德的路上堵车严重,摆摊的也没有固定的地方。现在卖文创产品或美食,有了固定的地点,规范起来了,游客体验好了,我们的收入也增加了。”

目前,“景区协商”已在雷山全域旅游治理中显现成效。据统计,通过这一机制,今年已成功解决各类旅游治理问题,游客满意度不断提升。

然而,雷山的探索并未止步。为进一步提升协商效能,雷山县政协正在推动三项深化措施:健全成果转化监督机制,对协商成果实行清单化管理,引入第三方评估,将落实情况纳入部门绩效考核;提升主体参与能力,开展协商能力培训,让各方代表更会协商、更愿参与;推动协同联动融合,将“景区协商”深度嵌入全域旅游总体规划,探索“协商+法治”“协商+科技”等新模式。

“过去景区管理中,商户经营不规范等问题常因沟通不畅难以解决。现在通过‘景区协商’,我们作为商户代表能直接参与讨论,提出的合理建议很快被采纳,经营环境明显改善,这让企业更有信心扎根雷山发展。”贵州黔堂文旅集团董事长、县政协委员刘光和表示,“景区协商”不仅解决了具体问题,更重塑了旅游治理的生态。

正如刘光和所言,雷山县的“景区协商”,是让政府从“管理者”转变为“服务者”,让商户和居民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这种治理模式的创新,其价值远超解决具体问题本身。

来源 黔东南融媒体中心

编辑 雷刚

二审 时珊珊

三审 杨光能

中共黔东南州委宣传部直管网站 主办: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

投稿热线:0855-8251142 投稿邮箱:qdnzxw@163.com

网络信息投诉举报电话:0855-8251142 邮箱:zrmtzx24@163.com

黔ICP备11000571号 贵公网安备:5226010255601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5212018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