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值74.23亿,增速超15%!贵州炉碧经开区玻璃产业成发展核心引擎!

2025-11-16 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 记者 龙思全 杨育森 雷刚

       黔东南州首个百亿级产业园区——贵州炉碧经济开发区,以玻璃制造、铝加工为主导产业,紧扣“富矿精开”发展理念,坚持以科技创新驱动产业链向高端跃升,持续壮大产业集群。目前,园区玻璃企业正实现产能与效益同步提升,迈出高质量发展的坚实步伐。

101.jpg
102.jpg

       在贵州炉碧经济开发区黔玻永太新材料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光伏玻璃生产线正全速运转。智能化设备精准完成加工与检测工序,一片片高透光率光伏玻璃沿传送带有序下线,即将发往全国各地。

       黔玻永太公司光伏玻璃生产线深加工部部长张兴平介绍:“为了提升工作效率和生产节拍,从上片到包装,所有设备的节拍、速度都做了优化,包括钢化炉加热时间的缩短和间距的提升。没有技改之前,12小时产能是7500-8000片,现在每班产能提升到9500片以上,将近1万片。”

103.jpg

       2024年6月,该企业联合设备供应商持续推进技改,到7月实现产能质的飞跃。生产线产能提升的同时,能耗则大幅下降,降本增效成果显著。

       张兴平给记者算了一笔账:“钢化炉的电耗方面,如果每个班的产能在7500片,每平方的电耗要达到1.7度电。现在生产线技改完之后,每个班是9500片,钢化炉的每平方电耗在1.2度电。”

       贵州黔玻永太新材料有限公司光伏玻璃生产线副总经理姜国维表示:“光伏生产线按照年度的生产计划7800万平方,到9月份我们已经完成了5800多万平方。产能的提升意味着生产成本也在逐步下降,从原片到加工,按年度核算,预计一年可以节约将近5000万元。”

104.jpg

       今年4月底,该公司利用16万平方米的厂房屋顶空间,铺设了3.32万块光伏板,建成的分布式光伏发电示范项目正式投用。该项目年发电1600余万度,可满足园区用电,实现了清洁能源高效自给,更达成“零碳园区”建设实质性突破。

       贵州黔玻永太新材料有限公司总监廖凌春说:“这些年我们通过自主研发,从省外引进了一些专利,加大了科研投入,从原材料到精深加工到产品,已经有一个质的飞跃。下一步还准备建设两条1800吨的光伏玻璃生产线,把光伏玻璃产业做大做强。公司打算通过‘十五五’规划,让我们的产品在市场上有一定的话语权,产能达到国内较为前列的水平。”

105.jpg

       “十四五”期间,炉碧经开区围绕玻璃产业开展精准招商,吸引近20家上下游企业入驻,逐步形成完整玻璃产业链。今年18月,开发区64户规上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74.23亿元,同比增长15.32%;其中玻璃制造产业产值达16.09亿元,同比增长13.66%,成为拉动园区发展的核心动力。

106.jpg

       贵州炉碧经济开发区招商引资服务中心副主任王磊表示:“目前我们园区玻璃产业总的获批产能是日产3900吨浮法玻璃生产线,已经建成了2000吨再加上1250吨的光伏玻璃生产线。我们下一步招商引资将会聚焦玻璃的新兴产业,比如家电玻璃、玻璃纤维等相关产业,目的是补足产业链条、丰富产业业态,助力园区高质量发展。”

来源 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

编辑 雷刚

二审 魏丽萍

三审 蒋丽薇

中共黔东南州委宣传部直管网站 主办: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

投稿热线:0855-8251142 投稿邮箱:qdnzxw@163.com

网络信息投诉举报电话:0855-8251142 邮箱:zrmtzx24@163.com

黔ICP备11000571号 贵公网安备:5226010255601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5212018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