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织网: 快进漫游畅联全域风景—— 黔东南州创新旅游景区联动工作机制改革系列报道之八

2025-11-17 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 雷刚

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记者龙晓慧 王书燕 吴义环

11月的黔东南,正褪去葱郁,换上斑斓的冬日盛装。

雷公山国家森林公园里,水青冈的叶片染成金黄,枫香树缀满锈红,晨间薄雾缠绕山峦,将红黄交织的林海晕染成一幅流动的水墨丹青。

在此间游玩的陈瑜一家,踩着厚厚的落叶在林间嬉闹,尽享自然馈赠。

“这次出行太省心了!从高铁站下来直接上车,不用换乘折腾。而且车辆空间舒适,拍照、休息都很自由,完全没有赶行程的焦虑。”陈瑜感慨道。此前她曾跟随大型旅行团,行程太赶,很多地方都只能走马观花;而这次选择“小车小团”,不仅节省了交通时间,更能静下心来品味山水意境,感受苗乡侗寨的独特文化,“体验感比以往好太多了”。

交通是区域发展的“流动血脉”,旅游是激活资源的“鲜活灵魂”。近年来,黔东南州以景区联动改革为抓手,持续推进交通与旅游深度融合,一步步织就了一张覆盖全域、联通内外、便捷游客的立体交通网,让“快进漫游”成为游客出行的新常态。

业态创新:多元出行解锁丰富体验

11月14日中午,台湾游客卢宥谕坐在雷山县西江千户苗寨的农家菜馆里,正品尝着热气腾腾的地道酸汤鱼。

“早上从长沙过来,坐高铁再转景区直通车,中午就能尝到正宗苗家美食,这趟行程太丝滑了!”卢宥谕笑着说,“在这里玩尽兴后,我打算再坐直通车去肇兴侗寨,感受不一样的黔东南风情。”

黔东南州地形复杂、景区分散,串联景点需要高效、灵活、舒适的地面交通支撑。为此,景区直通车、“小车小团”等新型交通业态应运而生。它们以个性化、便捷化、强体验感衔接“大交通”与“小交通”,解决游客转车等车困扰,让“快行慢游”从愿景变为现实。

“景区直通车提供‘点对点’服务,覆盖传统客运班线难以到达的村寨景点(如加榜梯田、岜沙苗寨),降低了出行门槛。”凯运集团景区直通车运营中心负责人赵丽英介绍,“车上提供免费讲解,并推荐非遗体验、特色餐饮等,沉浸感强。”

在台江县,“小车小团”还进一步延伸出深度文化体验线路——游客可搭乘专车直达苗乡侗寨深处,亲自参与苗族银饰锻造、侗族大歌传唱等非遗体验,沉浸式感受“村BA”的热烈氛围,从匆匆而过的“观光者”,真正转变为深度融入的“体验者”。

为进一步提升出行便捷度与游玩体验,黔东南州还不断拓展多元出行服务:低空旅游“景景串飞”航线让游客俯瞰山河壮美,特色旅游定制客运线路满足个性化需求,旅游公交专线、高铁接驳公交打通“最后一公里”……多业态协同发力,不仅提升了县际旅游客运网络的连通性,更全方位覆盖了游客的多元出行需求。

截至目前,全州已开通景区直通车30条、旅游定制客运线路8条、旅游公交专线10条、高铁接驳公交线7条,设计“一日游至四日游”“小车小团”精品线路12条,开通低空旅游航线3条。2025年1至9月,全州景区直通车累计发班7064班次,运送游客34.75万人次,实现营收1113万元;1—11月,黄平且兰通航低空飞行项目接待空中观光,飞行体验旅客近1330人次,营业收入达180万元。

路网升级:快旅慢游尽显从容惬意

贵广高铁贯通、乡村旅游公路铺就,黎平县黄岗侗寨这个隐于深山的古老村寨连起周边村落,形成了互联互通的旅游新格局。

便利的交通是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坚实基础,黔东南州深谙此理。2025年以来,全州交通项目累计完成投资58.8亿元,榕融、天会、天大、贵都扩容等高速公路相继开工建设,进一步完善了对外快速交通网络。目前全州公路总里程已达31811公里,30分钟内可便捷上高速的乡镇数量增加至129个,“快进”通道愈发畅通。

与此同时,黔东南州也在不断完善“慢游”交通支脉。依托普通国道升级、乡镇通三级路建设、农村公路提质等项目,同步推进道路品质提升、附属设施完善、观景驿站建设等工作。

“现在开车走村串寨,不仅路面平整,沿途还有观景台、休息驿站,累了就停下来赏赏景、歇歇脚,特别舒服。”经常自驾出游的本地人胡强先生感慨道,“便利的交通,让我们现在想去哪里就能去哪里!”

据介绍,目前全州已累计建成旅游公路1738公里,4A级及以上景区通三级及以上公路比例达79%,5A级景区全部实现高速公路直达。

从“景景串飞”的空中通道,到“小车小团”的深度体验,再到自驾的自由随心与高铁的便捷通达,黔东南州正以交通为纽带,将散落山间的美景串联成线、织连成网,日益丰富的出行方式,让游客得以更从容地解锁黔东南的诗意与浪漫。

多元赋能:协同发力实现旅游全域共赢

在黔东南州多个景区沿线,一座座兼具服务功能与民族特色的客运服务驿站悄然兴起。

“驿站不仅免费提供了露营基地、用水、公厕,还有小商店、非遗展示和当地特色纪念品,感觉特别方便。”带着家人朋友在雷山县乌东村的乌东驿站附近露营的摩旅游客钱程说。

“驿站的建成投入,给乌东村的旅游带来了一个质的飞跃。”雷山县丹江镇乌东村支书杨磊说,“乌东今年的客流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1.5倍,而这其中绝大部分都是驿站带来的客流量。”

2024年,乌东苗寨凭借距西江千户苗寨仅半小时车程的区位优势,被纳入西江苗寨景区联动关联村。叠加驿站的便捷服务,村寨知名度快速打响。如今,这里已培育起驿站、餐厅、酒坊、书店、民宿等多元化村集体业态,2025年1—10月,村集体经济创收约180万元。

据统计,2025年全州已投运的6个客运服务驿站,累计接待乘客约32.4万人次,形成了便捷、舒适、高效的旅游集散服务体系,为全域旅游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得益于日益完备的交通设施与服务,黔东南州多个景区游客量大幅增长。以镇远古城为例,随着“古城—高过河”“古城—铁溪”旅游直通车、水上公交的开通,以及票务联动政策的实施,2025年以来游客接待量同比增长30%以上。

信息赋能让运输服务更便捷。黔东南州整合运力信息接入“智游黔东南—交通出行”板块,优化“凯运出行”平台并推动其入驻主流平台,游客足不出户即可规划行程、购票。2025年,该平台新用户增长220.4%,用户总数约22.5万,精准匹配游客个性化出行需求。

“今年秋冬季,我们州正全力打造旅游新业态。一是推出交通套票联动模式,实现‘一票通游多景区’,同时将交通优势与新增业态深度融合——以镇远、西江、肇兴为核心景区,联动剑河温泉、从江高华瑶浴等新晋热点,再叠加雷山苗年、黎平侗年、‘村BA’‘村超’,以及贵州凯里香炉山马拉松赛等特色活动。”黔东南州文体广电旅游局副局长杨国祥说,“通过交通串联,让游客切实享受到更便捷、更丰富、更舒心的高品质旅游线路。”

交旅融合的深度发展,不仅让游客出行更便捷、体验更丰富,更激活了全域旅游的无限潜能。未来,黔东南州将持续完善交通网络,创新交旅融合业态,让每一次旅程都充满惊喜,让全域风景绽放更迷人的光彩。

来源 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

编辑 雷刚

二审 龙晓慧

三审 冯哲

中共黔东南州委宣传部直管网站 主办: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

投稿热线:0855-8251142 投稿邮箱:qdnzxw@163.com

网络信息投诉举报电话:0855-8251142 邮箱:zrmtzx24@163.com

黔ICP备11000571号 贵公网安备:5226010255601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5212018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