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景区联动激活全域动能 前三季度旅游综合收入878.82亿元 同比增长9.11%

2025-11-27 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 记者 周天亮 姜星伟 吴路路 雷刚

作为“十四五”规划收官与“十五五”规划布局的关键之年,2025年我州文旅产业交出亮眼成绩单。数据显示,1至9月,全州接待国内游客8045.84万人次,同比增长12.84%;实现旅游综合收入878.82亿元,同比增长9.11%。两项核心指标增速均保持全省前列,彰显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强劲韧性。

这份成绩单的背后,是我州以《创新旅游景区联动工作机制改革试点方案》为指引,打破景区“各自为营”壁垒,构建“三山三江一中心”空间布局的系统性实践。通过品牌共创、项目共建、服务共享、客源互推的“联动密码”,昔日“热门独秀”的旅游格局已升级为“全域共荣”的生动图景。

丹寨县以“非遗+康养”为笔,绘就“淡季不淡”新画卷。入冬后,石桥古法造纸工坊内暖意融融,重庆游客徐晓霜正跟着非遗传承人王兴武学习造纸技艺,她手中色彩斑斓的纸艺作品刚完成便引得同伴称赞:“老师教得耐心细致,这不仅是手工体验,更是一场养心之旅。”这是丹寨县激活非遗资源的缩影——该县以万达小镇为核心,联动石桥、卡拉等非遗村寨,将古法造纸、鸟笼制作等技艺转化为研学体验项目,开发16大系列160余种文创产品,让非遗从“展品”变为“商品”和“体验品”。

为破解季节限制,丹寨县更打出“文化养心+温泉养身”组合拳,串联龙泉山、万达小镇等景点,与凯里市、平塘县等五县(市)共建“平塘学天文·丹寨玩非遗”等跨区域旅游线路。数据显示,丹寨县第三季度单季接待游客129.21万人次,实现收入15.05亿元。“我们正在冲刺‘云上丹寨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让‘一核两翼三星多点’布局释放更强动能。”龙泉山景区管委会副主任张凯表示。

雷山县则以“节庆为媒”,让民族文化成为全域旅游“流量密码”。近日,“苗年欢歌庆丰收·鱼酱酸香迎客来”盛典在西江千户苗寨启幕,万人盛装巡游的“流动非遗盛宴”、香气四溢的长桌宴、篝火旁的芦笙舞,让浙江游客朱清母女赞叹不已:“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氛围太动人了!”这场盛典背后,是雷山县“一乡一品一特色”的差异化布局——以西江千户苗寨为核心,通过游客、交通、业态、宣传四大联动,将客源导向郎德、白岩等村寨。

景区联动让“小众”村寨迎来爆发式增长。丹江镇白岩村党支部书记金良介绍:“今年村里接待游客47万人次、同比增长40%,旅游收入达173万元。”数据印证成效:前三季度雷山县接待游客1211.79万人次,同比增长11.64%;旅游收入128.16亿元,同比增长5.95%。

镇远县深耕“文化活化”,让古城焕发新生机。在非遗陈列馆,游客贾云跟着侗家姐妹学刺绣,感叹“传统技艺的魅力直击人心”;夜幕下,㵲阳河上的《㵲水月明》沉浸式游船场场爆满,NPC引导游客在光影中触摸古城历史。“我们不仅要让游客‘走进来’,更要‘坐下来’‘动起来’。”县文体广电旅游局副局长刘颖介绍,镇远县整合赛龙舟等2项国家级、17项省级非遗资源,推出红色研学、民族风情等多条精品线路,同步升级基础设施,开通景区直通车,让文化体验更有温度。前三季度,该县接待游客908.36万人次,同比增长13.73%。

从丹寨县“非遗联动”让古老技艺焕发现代活力,到雷山县“节庆联动”让民族文化成为引流磁场,再到镇远县“文化联动”让千年古城留住游客脚步,黔东南以差异化探索勾勒出全域旅游的立体图景。878.82亿元的旅游综合收入,既是“十四五”文旅发展的坚实收官注脚,更是“十五五”开启民族地区文旅融合新篇的起点。未来,随着景区联动机制持续深化、服务品质不断升级,黔东南将进一步打通“文旅赋能乡村振兴”的堵点难点,让绿水青山与民族文化更好转化为群众增收致富的“金山银山”。

来源 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

编辑 雷刚

二审 王珺

三审 潘雪

中共黔东南州委宣传部直管网站 主办: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

投稿热线:0855-8251142 投稿邮箱:qdnzxw@163.com

网络信息投诉举报电话:0855-8251142 邮箱:zrmtzx24@163.com

黔ICP备11000571号 贵公网安备:5226010255601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52120180013